周口师范学院:“三三心育”模式 赋能学生成长成才

  龙可心        2025-03-14        10

 周口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为切入点,创新构建三支队伍协同、三条路径联动、三个抓手赋能三三心育机制,形成预防—护航—发展一体化的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体系,打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,为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  三支队伍协同

  织密心理健康防护网。学校整合和联动专业队伍、朋辈队伍、家长队伍三方力量,构建“全员参与、全程覆盖、全域联动”的协同育人机制。

  专业队伍强基固本。依托心理专业队伍,建立培训—督导—实践一体化培养体系,实施一生一策动态追踪机制,精准识别危机信号,形成早预警—早介入—持续关怀的闭环管理模式。年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培训200余场,推动学生心理问题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,为校园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专业化和长效化的坚实支撑。

  朋辈网络动态护航。实施心理委员赋能计划,依托日常观察、定期访谈等方式系统提升朋辈骨干的心理观察与沟通能力,形成动态监测网络。设立朋辈成长导师团,通过1名导师+5名朋辈骨干辐射式帮扶,建立监测—预警—干预三级响应链条,使日常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化解在萌芽阶段。

  家校社协同育人。开设家长课堂,每月推送家长心理课堂微课,系统提升家长对学生情绪波动、行为异常的敏感度,增强心理危机预警信号的辨别意识;积极组织心理中心骨干力量参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关爱项目,通过走进社区、街道,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专业咨询服务;构建家校社协同体系,形成校内专业支持+校外资源互补协同育人格局。

  三条路径联动

  构建心理育人新格局。以宣传教育浸润链、实践活动赋能链、危机预警护航链为路径,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周期覆盖。

  宣传教育浸润链。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、短视频平台、校园网站及在线社区论坛等多元载体,打造心育融媒体矩阵,优化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途径,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讲授碎片化学习+场景化渗透的立体延伸,有效提升了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理解。

  实践活动赋能链。构建美育+心育融合育人模式,创新开发非遗心理疗愈工坊”“心灵手工DIY”“音乐情绪解码等特色品牌项目,将艺术创作与心理疗愈有机结合,帮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释放压力、调节情绪,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压力应对能力和心理韧性。同时,通过心理剧场”“心理素质拓展营等互动式实践活动,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索与情感表达能力,促进学生心理育人成果内化于心、社会责任意识外化于行

  危机预警护航链。构建学校—学院—班级—宿舍四级预警网络,创新心理护航云平台,实现危机事件一键响应、多方联动、全程跟踪,有效保障了校园的安全与稳定。

  三个抓手赋能

  实现育人效果新突破。聚焦课程体系、咨询服务、团体训练三大抓手,构建分层递进、精准供给、长效发展的赋能机制,全面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。

  课程育人引领。创新理论+实践+案例研讨三维教学模式,融入VR虚拟仿真、心理剧场等互动形式。实施课程思政+心理育人融合计划,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,助力学生实现从心理认知到行为养成的跨越式发展。

  咨询服务支撑。构建全时全域”服务体系,通过实施“阳光成长计划,建立了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库,并利用AI心理评估系统进行精准的需求识别;创新短程焦点+艺术表达复合咨询模式,丰富了学生的咨询体验,显著提升了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意愿。

  团体训练拓展。创建多元互动成长平台,打造心理素质拓展营”“正念减压工作坊等品牌项目;建立团体活动效果评估体系,形成活动设计—过程反馈—成效追踪质量闭环;开展朋辈心理沙龙”“成长心语分享会等活动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抗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。



 

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】  【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】